中文简体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两岸科技
交流合作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港澳台青年创业基地
青年交流
两岸科技
文化教育

两岸经贸开启1+1>2新局

来源:本站 最后更新:2019-09-20 20:41:15 作者:佚名 浏览:1225次

  6月29日,两岸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贸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的道路上迈出来之不易的一步。“后ECFA时代”,两岸经贸关系走势如何?仍值得关注。

  从量的增多到质的转变

  “6月上旬,大陆的台企联和106个台商协会在岛内主要媒体上刊登大篇幅广告,呼吁马当局尽速与大陆签署ECFA。各界关切,由此可见一斑。”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说。

  ECFA的签署对岛内经济的意义,潘锡堂用4个字概括——“惠台良多”。“除可扩大两岸经贸规模外,台湾投资环境可马上获得改善,吸引外资来台投资。与此同时,台湾也可望走出经济被‘边缘化’的困境,重新与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接轨。”

  ECFA的签署不仅对岛内经济,对两岸的经济关系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这样评价:两岸从1949年到现在60多年中,从未进行过这麽全面深入的协商谈判。原来所签署的协议一般隻涉及个别行业,如“三通”协议,但ECFA的协商内容涉及到两岸的众多行业和领域。“ECFA的签订,标志著两岸迈向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两岸经济融合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ECFA的签署,也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具体来讲,‘后ECFA时代’两岸经贸往来的变化体现在:一是双方可以优势互补,联手到国际市场上竞争,为两岸经济发展开创更好的前景。二是凭借ECFA这个平台,两岸可以进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的分布、产业链的连接作出新的考虑。三是两岸经贸关系的许多单向性,包括人员、投资、技术合作以及金融领域的合作等,都将朝双向性发展。”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蔡玮具体分析指出。

  “因此,ECFA签署后两岸经贸发展绝不仅仅是量的增多,而是质的转变。”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杨开煌如是说。

  产业如何真正形成合力?

  ECFA签署后,进一步排除两岸贸易和投资的障碍,将开启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契机。这是在西安参加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的两岸专家学者的共同认知。

  那麽,未来如何抓住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契机,真正让两岸互蒙其利呢?

  杨开煌指出,过去,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基本上是,大陆方面主要依靠优惠条件吸引台商投资,台商则强调利用大陆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提升其竞争力和出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合作。“ECFA签署后,应该改变传统思维,结合双方产业优势,整合两岸产销研能量,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

  王建民进一步指出,随著两岸间关税降低以及非关税壁垒减少,货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两岸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后,产业合作将持续拓展、深化。对照一下,不难发现,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两岸新兴产业有许多共同选择。以往,两岸合作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或成熟产业领域,而未来,利用ECFA搭建的架构平台,新兴产业将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

  “另外,在两岸加强产业合作的过程中,海西‘先行先试’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得到发挥。”海峡两岸科技开发交流促进会会长李延生建议说,目前,第四波台商企业正加速向海西转移,他们从事的是以金融和物流为主的服务业。金融、物流等服务业是台湾的优势产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大陆相关产业的提升。在ECFA框架下,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海西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试验区”,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呢?

  尽快建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

  ECFA的签订,预示著两岸经贸从此开启了1+1﹥2的新局面。不过,ECFA毕竟只是一个框架协定,是两岸经济制度化安排的一个开始。

  “ECFA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产业合作等内容。ECFA的早期收获计划能不能实现,未来的开放程度如何,如何实施后续的合作内容,还需要两岸进一步共同推进。”王建民说。

  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褚静涛指出,“后ECFA时代”,也是台湾即将进入内部选举政治周期的时刻,两岸课题势必成为政党操作的选举议题。为反对而反对的民进党,仍然不会放弃吹毛求疵。ECFA的生效及后续效应,多少受到岛内政治生态的影响。

  根据ECFA,两岸将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由双方指定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处理与ECFA相关的事宜。“从这一委员会的设立构想来看,说明两岸对解决‘后ECFA时代’经济互动中可能产生的争议有务实性与前瞻性。”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巨克毅说。

  “应该尽快建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表示。

  “两岸当局应在既有基础上,努力将经济协议架构的内容予以充实、加强。好的开始需要有好的结果,才能够让两岸民众共同分享、共谋其利。”蔡玮说,“两岸间将来还会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框架性协议,如科技、文化、媒体、教育等协议都有待协商,採取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方法,逐步建立起两岸间的政治互信,加强彼此认同,才是最稳健、负责的做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光电产业 两岸携手迎光明
友情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