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42年出生于缅甸,祖籍福建惠安县。12岁就赴英国念中学。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没人知道他家族共有多少财富。因他父亲曾纪华在二三十年代下南洋闯荡,至五十年代已经成为东南亚及港澳台远近闻名的华商领袖。成为当代福建华侨中的知名杰出人士。曾纪华在50年代已经为其曾氏家族创下了辉煌的伟业。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曾纪华曾在重庆开办药厂支援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运动,因而曾纪华还与周恩来、蒋介石、辜振甫等名人都相当熟悉。其业务领域涵盖食品、烟草、造纸、银行、医药、酒店、船运、房地产等等,生意范围遍及东南亚及港澳台。在其时曾纪华的声名远超现今的李嘉诚。其家族生意每年纳税额仅次于当时的石油供应商。而且曾纪华是曾子第七十一代后裔,纪字辈。也曾经是世界曾氏宗亲总会会长。香港闽侨会馆董事长、香港惠安同乡总会永远会长。曾老先生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热爱家乡,先后捐款超过两千万元专门支援家乡教育事业,在东南亚、香港和台湾享有盛名。
令人敬佩的是,身为长子的曾文仲并不像那些富家公子哥一样,吃喝玩乐,坐享其成。而是在他留学英美拿到两个美国硕士学位后,就依然回国与父亲共同操持曾氏家族事业,勤勉而为,競競业业,从熟悉家族的每一项业务做起,成功地将家族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后在90年代,他又和友人一道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创办沿海绿色家园地产集团,并在香港成功上市。沿海地产立足香港,花开四方,以良好的跨区域经营能力和完善的资本结构体系成功布局华北、东北、华南、华中、华东和西南六大区域,经过几十年经营,“沿海家园”已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十大最具价值房产公司品牌之一(2013年中国房地产业十大最具价值房产公司品牌TOP9,品牌价值为51.25亿)。开发项目遍及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国内13个重点城市。集团员工近五千人,并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近千亩,具备年开发200万平米建筑面积的能力。
我们在香港马会俱乐部共聚午餐时,曾主席跟我们说起他做事情的理念可用五句话来概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务求全胜。我从他的言谈话语上能感受到他的那种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我相信他不会服老。他依旧会向往常一样勤奋地工作下去。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人。
如今70多岁的他仍然身兼着多个职务:
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六、七、八届全国侨联常委
第五届中华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政协原常务委员
香港中华爱国英才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
海峡两岸科技开发交流促进会永远荣誉主席
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会董
沿海绿色家园集团荣誉主席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世界曾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
嘉祥海内外曾氏宗亲联谊会理事长
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香港造纸厂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台湾国泰世华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
德丰行米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文仲先生非常健谈。他在香港的沿海绿色家园集团总部会议室与我们会谈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还停不下来。要不是为了我们赶乘回京的航班,他还会继续讲上一个小时。谈到两岸的和平统一,他更是滔滔不绝,还建议我们这个香港社团中华爱国英才联合会多组一些小规模考察团去台湾转转,多了解一下台湾的民情民意。他还对我们这个社团起的名称很满意。说:“它体现了爱国和人才两个方面。” 他还充满深情地回忆了在福建省任省政协常委时和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的相识与交流沟通的片断。并说:“就我现在的年龄和名声背景,地位和金钱对我已经是无足轻重了,但若是为了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我还是愿意出来做更多的工作。” 除了关心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他还关注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他对我们说,由于早年留学英国学习拉丁语,他对西班牙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终点站很是向往。有机会要带队去看看。话谈到此刻,我们对这位75岁的老人充满了更多的敬重。
这次参与会谈的是中华爱国英才联合会的部分创始成员。均是企业界人士。他们是:
左一:联合会终身副主席、海峡两岸科技开发交流促进会会长李延生。
左二:联合会社团法人兼执行主席、中国华西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爱国英才杂志主编、中华爱国英才网董事长王晓青。
左三: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沿海绿色家园集团董事局荣誉主席曾文仲。
右一:联合会终身理事长、中国华光普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放射医疗网董事长温冰女士。
本文由香港中华爱国英才联合会社团(社团在香港警务处牌照科正式注册。注册档案编号:CP/LIC/SO/19/57677)法定代表人兼执行主席、香港中华爱国英才网董事长、香港中华爱国英才杂志创刊人、香港中国华西葡集团董事长王晓青先生供稿。文中如有任何言词不当或不实之处,还望给予赐教。作者会及时修改。